广东家电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广州,顺德,中山,江门等地。其中深圳,东莞这两个老牌“经济开发特区”主要以彩电,DVD,碟机,收音机,收录机,MP3,MP4,电脑等消费类电子电器为主,以大佛山区为中心的顺德,中山,江门,南海等地作为较新兴起的“经济开发区”主要以空调,电饭煲,微波炉,热水器,抽油烟机,燃气灶具等产业为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广东家电产业经过篷勃发展,多个家电产品无论是在内销还是出口方面已经达到了全国首位,如微波炉,电水壶,电饭煲,电风扇等。也诞生了很多巨无霸级年销售产值超百亿的家电企业,如美的,TCL,创维,康佳,格力等著名的家电品牌。
这些巨无霸级的家电企业的产业效益下带动了小家电产业的发展。很多小家电生产企业虽然没有美的,TCL,格力,康佳那样显赫出名,但也同样发展得一派兴旺发达:像东菱,龙的,艾美特,创尔特,德豪润达,金业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均年产规模超十亿以上,年产值规模达四亿的中型企业像欧意,亿龙等中型企业也不下数十家。在产业发达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也有很多小厂,组装厂混在其中而且数目重多,在广东从事与小家电产业相关的企业至少有成千上万家。据了解广东小家电企业里产值在八千万元以上的中大型企业不足全部小家电企业的一成,有70%左右的企业属于组装厂,百人以下的小厂。
大型小家电企业的现状、困惑
广东产值过亿的大中型小家电企业有很多,如美的,万家乐,万和,格兰仕等企业在国内早已经美名远播,如雷贯耳。同样也有很多电水壶,电风扇,面包机,多士炉,电烤箱,榨汁机等专门从事出口的大型小家电企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开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深圳,东莞,顺德等地发展起来,早年多数以出口小家电起家,像艾美特电风扇一直都出口欧美,日本,并为三洋电机做OEM代工。号称出口36个国家热水器与灶具出口量第一的创尔特,东菱,龙的,德润豪达等小家电企业由于旗下所生产的产品像咖啡机,电炸锅,面包机这些比较西式化的小家电产品偏重于做OEM贴牌出口业务,这种出口OEM的业务基本占其收入的七八成以上,虽然在国内市场一直籍籍无名,但这些企业每年出口国外的小家电产值过亿元。
现状:随着欧盟RoHS环保指令的正式实施(根据RoHS指令要求,出口欧盟的电子电器产品还必须增加六种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检测),小家电企业为应对欧盟指令不得不采用新型的替代材料以及增多了一份检测费用以及来自日本,巴西,南美等地所举起的反倾销大棒,使得“MADEINCHINA”的小家电企业步步为营。据广州海关报道,2007年1至6月的广东机电产品退运货值为2730.3万美元,增长51%,占广东退运总规模的75.6%。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类退运货值为1141.9万美元,增长65.2%。广东对欧盟出口的产品像吸尘机,咖啡壶,烤面包机等约有70%属于RoHS范围内的产品。
欧盟WEEE、RoSH、EUP绿色环保指令的相继实施,使一些条件落后的中小企业不得不因为经济原因或技术原因放弃欧盟市场。2006年,广东小家电企业由偏重欧盟市场逐步调节为偏重美国市场,由单一市场经营向多市场经营转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贸易和技术壁垒的风险。
而且大部分出口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开拓日本、俄罗斯、韩国、阿联酋、巴西等除欧美以外的市场并取的一定的成效。
出口所遇到的各种繁锁认证检测以及主要原材料铜、钢铁、塑料等价格的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成本压力陡升,利润微薄,即使能够在规模化生产消化部分成本,能凭借自身的资本能力提高涨价的议价能力,但是也倍令OEM出口为主的小家电企业感到出口“蛋糕”并不像从前那样易吃。一个“继续做大出口赚取微薄代工费OR花重本创立自主品牌转战国内”的命题摆上了这些企业的议事日程,大部分企业开始将目光描向国内,努力推动国内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如东菱,创尔特,艾美特,威王等。
问题•困惑:
产品:大部份企业生产的是像电烤箱,面包机,多士炉,吸尘器,咖啡机等这类型产品很符合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外国人一般吃饭很少会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锅就可以煎、炒、炆、蒸、油、炸,通常更多的是做一件事用一件工具,就如同外国切面包有专用面包刀,切牛排又有一把专用刀一样,功能单一。另外,吃面包,喝咖啡这些在外国就像是我们吃米饭喝汤一样普遍。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所以这些小家电都属于比较西式的小家电,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适用,与其买个面包机,咖啡机来DIY面包与咖啡,一切都不及花钱买来速食得方便。由此可见西式小家电产品仍需要有一个“消费培养期”,跟格兰仕当年为推广微波炉,而推广微波美食一样,下重金培养消费意识。另外还有一个是关乎消费能力是否成熟方面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讲,便宜是最好,如果要掏钱,就必须要有物有所值的感觉。像安装在厨房里的垃圾处理机,在欧美一些地方,是规定厨房里必须安装的,但是在千元以上说话的垃圾处理机如果不是在装修房子里预先安好的,相信没多少开明的消费者会主动选择安装这个产品。相同例子还有一些专供出口造型美仑美奂的电热水壶,返销国内的市场价达到七、八百元一个,光看价格就能吓跑一帮人。
品牌:一直专致于出口的企业,忽然转战国内在成熟的产品市场,多少有点已经为时已晚的感觉,像电风扇,电饭煲,热水器这些产品线上,虽然创尔特号称出口36多个国家,但是其品牌溢价以及知名度仍然是怎么也没法与万家乐,万和这种十多年一直盘距在国内的厂商相比。品牌是一种很“昂贵”需要时间沉淀的东西,投入巨资也未必能速见成效。艾美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建厂,在产品研发能力走在行业前,1997年起,艾美特开始替三洋、东芝设计、制造电风扇,在对产品近乎苛刻的日本市场里竟能占到33%的市场,虽然音响一样造型精美的塔扇一经推出便使其一鸣惊人,但是在风扇品牌影响力方面跟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美的相比仍具有明显差距。
